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起先河作用的,正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他们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动乱与安定的关系至大。东汉末年,先是黄巾农民起义,九州暴乱,生灵涂炭;後是董卓那个军阀折腾,战祸不已。洛阳夷为平地,中原水深火热,这时候,一切都在毁灭败坏之中,文学自然也陷於绝境。因为农民革命虽然有其推动时代进步的作用,但其破坏文化和毁灭社会财富的极其消极的方面,则更可怕。董卓这个军阀,不过是一个穿上战袍的西凉农民而已,所以他的行动也自然带有农民革命家的那种仇视文化、仇视知识、仇视人类文明的特点,在这种涤荡人类文明成果的气氛里,在硝烟战火的刀光剑影中,文学这只鸟儿,只有噤若寒蝉,举步维艰。

    ??“建安文学”得以勃兴,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曹cao削平袁绍,北征乌桓,统一中原,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安定局面的结果。如果仍同吕布、刘、关、张没完没了地打,和“文革”期间没完没了地斗一样,除了样板戏,就搞不出别的名堂了。加之曹cao本人“雅爱诗章”,懂得文学规律,与只知杀人的董卓,用刀逼着大作家蔡邕出山,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建安之初,五言腾踊”的局面出现了。

    ??《文心雕龙》说到“建安文学”的特点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变,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曹cao的《蒿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送应氏诗》、王粲的《七哀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蔡琰的《悲愤诗》,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具有强烈现实色彩的诗篇,便成了“建安文学”的主流,也就是文学史所说的“建安风骨”。

    ??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乱,接触到遭受严重破坏的社会实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