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

第六十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

是地方官直接参与的。如雍正年间颁布的社仓条例规定,每社设正副社长,则品行可靠、家道殷实者2人担任。如出入有法、乡里推服,按年给奖,10年无过,给八品顶戴。广东更具体规定:凡市镇围寨有烟户数百家,则立为一社,近市镇零星烟户可令附入。或乡村有数十家者,可数村合为一社。如有巨族户口繁盛者,可姓二姓及素相亲爱者,听其自为一社。 嘉庆《和平县志》卷二《社仓》。在具体实行中,有的社仓有组织无仓房,亦即所谓“有谷无仓”,仓谷入储在社正副处或祠庙公所,後来才逐渐建立健全。

    ??社仓出借仓谷每石收息2斗(康熙後定每石收息五谷1斗),小歉之年息谷减半,大歉之年息谷全免。息谷七分归仓,三分交社正做仓房修茸及仓谷折耗之用。出入数目造册一式两份,一份交州县备之查。地方官严禁染指社仓,有挪借侵蚀者,俱以扰扰国政、贻误民生问罪。

    ??义仓是民办官管的备荒、救荒机构,主要设在市镇。义仓往往是由地方官倡建,绅衿、富户、商人捐建。义仓有仓房、并多有仓田,义仓管理人选由巡抚、藩司和郡绅会议决定。仓田租充作仓谷,子田银承典生息,再置产业。出粜时,分图保给票,贫民凭票买米,减价多少,需报官批准,方可实行。

    ??2.育婴堂肇始

    ??普济堂、养济院是收养孤老贫穷残疾人的社会慈善机构,一般由官方倡导并拨部分土地、银两,民间绅商集资或捐田建立,并由绅士经营管理,以出赁土地、房屋收取租息、银钱存典生息,作为固定收入。普济堂、养济院立有规章,定员多少,入堂每年米、菜钱、柴钱、衣、节赏钱多少,死了棺木钱、抬埋钱多少等等,都有详细规定。大约每天8合米、盐菜钱2文,3年给1件棉袄,死了1口薄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