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校花成了我老婆大人、国运:我成了龙国唯一希望、人格分裂的我是孤儿院院长、玄幻:从被逐出家族开始、玄幻:我在神魔墓地开书店、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开局签到阴阳圣体、我是个律师、镇守边关三十年,请皇兄退位!、我苟在校园修仙被校花直播曝光了
且易於施行,於是由政府采用,或者更加以斟酌损益,着之文书藏之官府。”陈盘:《春秋列国风俗考论》,载《史语所集刊》47本4分册,第538页,1976年12月。前面说过,先秦的风俗大多裹上了一层重重的“礼”的外衣,这是统治阶级的礼俗制度垄断民间文化的结果。所以,我们追寻先秦风俗的踪迹时,大量材料是从“三礼”中所得。这个阶段,民间生活风俗失去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和土壤。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礼崩乐坏”,风俗与礼制的距离拉大了,民间风俗也自然“相染成风,相沿成俗”,得到了长足发展。 ??然而,在封建时代,民众文化要最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范式,成为不成文的规矩,必需与上层社会的礼仪文化结合在一起。民间习俗一旦被统治者引入宫廷生活中,为统治阶段所认同,才能上行下效,更加风靡普及。秦汉风俗较之前代之所以更加程式化、规范化、定型化,就是因为风俗逐步与礼制嫁接的结果。风俗事象一经写入经典,逐步上升为礼俗,便可获得充分的生存活动的空间。这种风俗与礼制的混合体,是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不断互相交流、熔汇的结晶。 ??秦王朝兼并六国,在秦国风俗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六国的礼仪,形成所谓的“秦礼”,以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矫正各地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卷三《秦纪会稽山刻石》。汉代,从汉元帝始,掀起了一股恢复三代“古礼”的浪潮,确定“三纲五常”为中国封建礼制和伦理规范、社会秩序的最高准则。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社会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别。《白虎通·礼乐篇》曰:“有贵贱焉,有亲疏焉,有长幼焉。朝廷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