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七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期

第七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期

被称做“骟猪的”。

    ??买猪称为“捉猪”。刚买回的仔猪北方俗名“绑蹄儿”,需用精料喂养,待其稍长,渐多用粗料,名为“换食”。骨架既成,体大身瘦,称为北方“壳篓子”、“壳篓猪”,江南称为“猪壳”,此时食量极大,俗谚“半桩孩子壳篓猪”(能吃),这段时间多用粗饲料。待猪渐渐上膘,逐渐增加精饲料,名为“上食”。“上食”之後,力求其肥,多方设法使其吃好,名为“揣肥猪”。肥猪养成,或卖与别人,或宰杀卖rou,都名为“出圈”。若要宰杀,村中有专业屠户,北方称为“杀巴子”,南方则称为“杀猪属王。”

    ??养猪自然有许多经验,但一般农户信守的原则是:“喂猪没巧,栏乾食饱”。经常起栏垫栏,不仅可保猪子没病,也可多多积肥。

    ??南方养猪人家在除夕夜要“斋猪栏”。在猪舍置一小方凳,凳上供香烛,主人面对猪栏作揖祈褥。在浙江平湖农村,母猪怀孕後,要在猪棚上吊一只空甏,认为可以收摄声音,以保母猪安静,也有辟邪之意。此时,忌在猪棚左右放爆竹、敲锣鼓等。

    ??另有养羊习俗。羊有山羊、绵羊之分。浙江嘉兴农村所养的绵羊,俗称“湖羊”。养湖羊者有请“棚头神”习俗。一般是在捉来小羊开始喂养,或发现羊生长缓慢时举行。用一米筛,放在羊棚前的地上,上置酒盅、筷子,并以一只蛋、一条小鱼,一块rou供之。

    ??农家养鸡,主要是主妇的事情。民国时期,养鸡卖蛋成了农家日常费用的重要补充,因此母鸡最为妇女所重视,以至流行了这样的谚语:“老太太三条命:母鸡、闺女和外孙。”

    ??南方太湖渔民有养鸭之俗,且习惯於将鸭养在船梢尾上,一根绳子一头系住鸭脚,另一头系在船後梢,让鸭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