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七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期

第七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期

工。俗务纺织,乡妇抱布入市,易棉归,旦复抱布出。纺法用两指捻纱,名手车。织者率日成一端,入市场易钱佐薪水,盖其纺织精敏,实能以织助耕之不足焉。” 高如圭,万以曾辑:《章练小志》卷三《风俗?方言》。在民国时期,不出卖自己的农副产品的农家几乎是没有的,农家完成出售风尚的过程和步聚,便构成了一幅与农家的农业生产活动完全不同的风俗画。这在民国大量的志书中有生动的描摹。

    ??如民国年间的上海金山县城乡,“土人重农逐末者寡其行贾於外者惟米、花、布等物,居货者多土着。平章市价而低昂之,谓之牙行。负贩各物,营微利以自给,谓之小经纪。其黠者伺有货至,则拉而散之店口或居民,名为代卖,实资中饱,谓之白拉主人。如牛、豕、农器,各乡镇俱有集期。大率商贾习俗,富则守分读书,贫则依人谋食,势使然也。” 《重修金山县志》卷十七《风俗》。

    ??既然生产是为了销售,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之民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品种与前代有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原是少种甚至是前所未闻的农产品。譬如,“洋葱,外国种,近因销售甚广,民多种之。叶似葱,高三、四尺,地下茎如水仙茎,植物学所谓鳞茎也。佐向食,味颇佳,惟其叶人多不食” 吴馨等修,姚等纂:《上海县续志》卷八《物产》。 。“薄荷,民国七年本区开始种植,至十年前後,户户种植,二十年以後,销路欠广,价低,种者渐少” 吕舜详、武嘏纯编:《嘉宗疁东志》卷三《物产?天然物》。。人们日常生活的日趋“洋”化,农民在副业生产自然也要满足这种要求。譬如,“民国後,洋布盛行,黄草事业日见发达,徐行附近多改织黄草品,近城外多改织毛巾,所织之布仅供家衣着,纱多不自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