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校花成了我老婆大人、国运:我成了龙国唯一希望、人格分裂的我是孤儿院院长、玄幻:从被逐出家族开始、玄幻:我在神魔墓地开书店、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开局签到阴阳圣体、我是个律师、镇守边关三十年,请皇兄退位!、我苟在校园修仙被校花直播曝光了
,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官绅宦室,器必洋式食必西餐无论矣”。草帽乃西方绅士之标志,“今夏购草帽之狂热,竟较之买公债券认国民捐,跃跃实逾万倍” 《论维持国货》,《大公报》1912年6月1日(三)。。 ??当时西化速度比较快,西化程度比较深的首推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这是因为一种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往往开启於那些可直观的表面的生活习尚层次。在着装方面,民国成立後,朝野上下青睐“西装”,洋伞、洋布、洋鞋、呢帽(村民叫荷兰帽)之类的洋物,在上层人物的身上以及他们的家里一天天增多了;一般民众,“其少有优裕者亦必备洋服数套,以示维新”。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2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年版,第366页。西装的日益普及使各种西式服装公司蓬勃兴起,也使这些公司大大地发了财。伴随着西服的流行,与之配套的丝袜、皮鞋、领带也变得走俏起来,深受人们喜爱。缪风华先生写了《编织大全》一书介绍当时的编织服装说:“其法传自欧美,今日本女子学校手工科,均有此门。由是技术普遍而编物盛行,用途广阔而裨益民众,价廉物美而节俭经费,其为切要何待言哉。”缪风华:《编物大全》序,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在饮食方面,上层社会饮食豪侈,除传统的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外,请吃西餐大菜已成为买办、商人与洋人、客商交往应酬的手段。西菜、西式糖、烟、酒都大量充斥民国市场,并为很多人所嗜食。在重庆,“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民国《巴县志》卷五。在上海,“遇有佳客,尤非大菜花酒,不足以示诚敬”。 《做上海人不容易》,《申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