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六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宗,有的是城隍,对这些乡土神的崇拜是同乡中心理认同的重要标志。可是,自从“科学的光明射透了神道的神秘圈,贡献给人群以更能控制自然和人事的手段与技术,使人群不再乞灵於神,而非笑者畴昔的蒙昧,新的功令也在社会新意识的觉醒或先或後革故鼎新的颁布着,推行着。而同乡组织所崇为集体象征的‘乡土神’也便在这个新局面之下,遭受了激荡,如摧枯震落般的崩溃下来”。张静如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1页。

    ??凡带有宗教迷信、盲目信仰性质的旧节令习俗,在民国各地也逐渐式微或被废除。迁安县“七月十五,为‘孟兰盆会’。向年有僧道荐醮,投放河灯,以救溺鬼,近数年其例废除”。完县“三月二十日,祀雹神(庙在北坎,旧日演剧四班,今渐衰落)。三月二十日,祀城隍(今改建设局、祀事久废)……四月二十八日,祀荡王(庙在关东,今久废不行)……五月十三日,祀关帝(旧於是日必演剧致祭,改革以後,迄未举行)”。新河县“十月朔日,祭祖先。是日城隍辇出巡游(此举今废)。”“清明日,士女头戴柳枝,拜扫祖茔。城隍是日出巡,会末人舁之游郊外(此举今废)”。昌黎县“三月三日……官请城隍神像出门,祭於厉坛……不举行矣”;“七月十五日,是日为‘中元日’,官祭厉坛,如清明。民国亦不举行矣”;“十月初一,城隍出巡,官祭厉坛,今亦废矣”。临晋县“申月十五日,为‘中元’,清制於此日祀厉坛,今废”。义县“五月五日,是日清晨,邑令偕同班房等诣城隍神前拈香毕,用轿舁城隍木像出巡,游行街市,邑令等步从於後,返归木像於神所,礼毕皆散,今废”。 分别见民国《迁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