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六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视宣传科学知识,普及文化教育。有些团体,如女子国学会、群学会、国民教育实进会、通俗宣讲社等,就以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作为第一职志。它们喊出的“以人道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以科学知识反对神权迷信”的口号,後来被“五四运动”的勇士们因袭与发展,成为唤醒中华民族的“德先生”与“赛先生”。

    ??破除迷信一直是民国移风易俗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这一时期风俗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到了二、三十年代,迷信的地盘已日趋萎缩,人们的迷信心理已相对淡漠。据民国22年刻本《闽侯县志》,福州共有已知修建年代的寺庙95所,而兴建和重修於民国以後者,竟无一所。据民国13年旅沪同乡会铅印本《定海县志》记载,定海有修建年代的庙宇共146所,其中修建於光、宣时期的29所(占19.87%),而修建於民国以後的仅8所(占5.48%)。在民国各地的方志中,常可见到“僧道祈禳之风渐息”,“偶像之拜,形家之言,巫盅之祸,日见消灭”,“禳灾祈福,祠祀鬼神渐废”之类的记载。作为各种神像置放场所的寺庙,在信仰者心目中本应视为圣地,可是,民国期间的许多寺庙被毁或改作它用,并没有激起信仰者的义愤,也没有出现群众性的护庙运动,这不能不视作民间传统迷信心理式微的表征。

    ??民国时期连年不断的炮火,不仅在轰毁军阀统治及蒋家王朝的顽固堡垒,同时也在击跨民众坚厚的迷信心理的屏障。没有科学就意味着落後,就得挨打,鬼神并不能保佑民众挣脱苦海。这一铁的事实,直接导致了民众鬼灵信仰及偶像崇拜等迷信活动的逐步终结。例如,民国初期各大城市仍普遍存在的同乡组织,往往都保存了传统的乡土神的崇拜。有的是关岳,有的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