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四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

第四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

131~1162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於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於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5.一年多熟普遍

    ??宋元时期多熟种植,已普遍流行,陈旉《农书》曰:“能知时宜,不违先後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尚何匮乏之足患,冻馁之足忧哉?”陈旉:《农书·六种之宜篇第五》。麦类作物向南方的扩展、棉花向江南的传播和油菜种植在长江流域的勃兴等,都促进了多熟种植的发展。

    ??双季稻在汉代已出现於岭南地区。到宋代,双季稻的北限则已从两广推进到福建和贵州一线。如福建福州一带,《淳熙三山志》载曰:“今州倚郭三县再熟”。《宋史·蛮夷四》载曰:贵州汉牂牁郡地……土热多霖雨,稻粟皆再熟”。广东水稻种植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周去非《岭外代答》曰:钦州地区一年三次种收水稻,“故无月不种,无月不收”。

    ??由於麦类向南方的扩展,促进了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的形成。如北宋时,苏州地区已是“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吴郡图经续记》。

    ??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原因,除社会需要之外,还与政府的倡导有关,北宋时,朝廷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者,於淮北州郡给之”;南宋时,更是屡屡下诏,劝民种麦。

    ??6.育秧移栽流行

    ??宋元时期水稻栽培已普遍流行育秧移栽,故当时十分重视稻秧的培育。陈旉《农书》曰:“凡种植先治其根苗,以善其本。本不善而末善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