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第五十五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拱则不能一气成熟”而分出“紧火工”;因“火不小溜,则水气不由渐乾,成熟色不漂亮”而分出“溜火工” 蓝浦:《陶务方略》,《景德镇陶录》引。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法国传教土殷弘绪(昂特雷科莱)在给教会的一封信中这样描绘瓷器的制作过程:“粗坯一离开辘轳,就立即被送到第二个工人手中,置於坯板上,不久传给第三个工人,他把坯置於模型上进行印制和整形”,“第四个工人用泥刀进行修坯”,然後转入画坯。“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是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一个工人单纯地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第二个工人描绘花的轮廓;第三个工人接着晕色。这一夥人专门画山水,而那一夥人就专门画鸟兽”,“一件瓷坯在被运出这座工场到窑房的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二十余人之手,但并不发生任何混乱的现象,也许这种劳动分工能使制瓷cao作极为迅速地进行。” 景德镇陶瓷馆文物资料组:《陶瓷资料》1978年第1期。坯房,又称“烧坯窑户”、“搭户”。造坯不烧,分圆器(日用盘杯之类)坯房、琢器坯房、雕镶坯房等。各坯房人数不一。圆器坯房至少需旋坯工2人、装坯工2 人、画坯工3人、上釉工2人、其余工种至少1人,共计15人,设坯房头辖制。烧窑,即烧窑户。设窑不制坯,专为别人烧制,“每窑一座需工数十人” 道光《浮梁县志》卷二《物产》。。坯作与烧窑兼而有之的为“烧囵窑户”,其人数当为前两类之和。其他还有碓场(白土场)、匣房(匣钵场)、红店(炉户)等大大小小的场坊。传统制瓷基地景德镇有民窑二三百处,工匠数10万人。这些工匠基本是“四方远近”、“故土既已无归,异乡又无托足”,“挟其技能以食力者”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四《经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