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第五十五章《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

有称“木棉花主人”,他们一般供给纺工2斤棉花,收回1斤棉纱。纺工“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归,旦复抱纱出”。

    ??靠布商供给原料的纺户,多为以纺纱为主业的贫穷农户,大大多於织户。这是由於纺纱无论是工具还是cao作技术都较织布简单,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即可进行,并不必雇工,这也是棉织经营不同於丝织经营的地方。成布後要染色、踹光。又有染踹业。染布有作坊,叫作“字号”,漂布、染布、看布、行布各有其人,“一定号常有数十家赖以举火,唯富人乃能办此” 乾隆《元和县志》卷十《风俗》。。踹布也有作坊,叫作“踹布坊”,经营者叫作“包头”,“包头”备置巨石、木滚、家夥、房屋,召集踹匠,垫发柴米银钱,向客店(商人)领布发碾。每匹各匠得工价银一分一厘二毫,每人给包头银三钱六分,以偿房租家夥之费。雍正年间仅苏州阊门一带即有踹坊450余处,每坊有踹匠数十人不等。可知其规模。

    ??3.制瓷习俗丰於前代

    ??制瓷业分制坯、烧窑两大流程,其中分工更细。制坯计有淘泥、拉坯(俗称做坯)、印坯(俗称拍模)、旋坯(俗称利坯、挖坯)、画坯、舂灰、合釉(有配灰、有合色者)、上釉、抬坯、装坯、挑槎等十多种专业。烧窑计有烧窑(烧柴窑、烧槎窑、包青窑、大器窑、小器窑)、满窑等专业。每一专业,又再分更细的工种。如“画坯” 中分画工、染工,“画者止学画而不学染,染者止学染而不学画”,这是由於“青花绘於圆器,一号动累百千”,若要达到画款一致的要求,必须有专门工匠,於是“画者、染者各分类聚处一堂,以成其画一之功” 乾隆《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烧窑工,俗称“把庄”、“烧夫”,又因“火不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