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六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装甚至僧侣装,十几个人竟无重样。充分反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族妇女服饰习俗之变化。

    ??晚清汉族妇女发型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曾在自订年谱中对晚清时期妇女发型演变有过描述,说:大抵咸同年间,“妇人之髻多盘於脑後,而为长形,略似今北方乡妇之髻,中须衬以硬胎,其约发处饰以红丝,固以扁簪。”“光绪中,则通行所谓巴巴头,挽发两三匝,而髻心隆起,三簪并列,不劳衬托矣。”“及至光绪庚子以後,则无长幼皆留额发,且衔以小梳,使之蓬松隆起。革命事起,年少妇女亦皆捐其故髻,或盘作蛇形,或仿日本,风起云涌,目迷五色矣。” 《崇德老人自订年谱》,见《曾宝荪回忆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55页。这种“风起云涌,目迷五色”的变化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与男子剪辫易发型一道,汇成当时“发型革命”的潮流。

    ??晚清服饰的变化基本上是“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然而,这种变化也是不平衡的,当上海等通商口岸风气日开的时候,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依然保持着古旧的风格。所以晚清汉族社会服饰风俗所呈现的是新旧并存、中洋共进的局面,体现出过渡性的时代特征。

    ??洋服早在乾嘉年间即随着来华的西方人进入中国,但开始并没有人仿效。据说当时有一西人衣服破旧,请中国裁缝来,问:“汝能制西式衣否?”回答是“有样式即可代办”。西人便将旧衣一件交裁缝做样式。几天后新衣送来,西人展视,剪裁制作一切都好,唯衣背後剪去一块,复又补缀一块。西人骇然问其原因,裁疑缝回答说:“我是照你的样式做耳。”读易者(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