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六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地区的情况也有所改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汉民教习的广西梧州中学允许学生在岁时年节“披洋衣揖孔孟”, 《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可见穿洋衣的人已不在少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适进读的上海中国公学,在装束上更反映了一个多彩的时代。学生教员中间,有穿西服的,有着日本和服的,也有依然长衫马褂,後垂发辫的。可见,戊戌以後服饰改革呼声日高,穿西式服装渐成风气。至辛亥革命前,大体上西装革履和长袍马褂并行不悖。

    ??较之男子服装,晚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的变化更丰富多彩,影响波及的面也更大一些。鸦片战争前後,江南流行舶来的衣饰,诸如花边丝缕之类,号称“鬼子拦杆”,可以算作晚清妇女服饰变化的开始。19世纪80年代~90年代,上海等城市时行紧小合体款式,“海上妇女时装,竞尚紧小,窄袖细腰,伶俐可喜。”《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下册。其制式一改中国宽腰大袖传统,有了注重人体美的倾向。这个时期,衣领的变化惹人注意,受西式服装影响而出现高领,甚至高过半个脸颊,以至於民谣说:“妓女之高领,像朝天马蹄袖。” 《沪谚》卷下。除了这类细部的变化以外,汉族妇女穿西洋、东洋衣服的情况非常多。有民间妇女穿各种西式大衣、梳东洋头;有青年女学生“赤胸露臂,短袖青衣,云鬟高垂,皮鞋耸底。”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京兆》。女性革命党人有的一袭男装(西装);有的则完全洋装打扮,裘皮大衣、西装套裙、皮鞋。《点石斋画报》有一幅画面是这样的:一群出局的妓女飘然过市,有的穿旗装,有的着和服,有的袒胸露背一袭长裙,俨然西洋风格,也有的穿戏装、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