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校花成了我老婆大人、国运:我成了龙国唯一希望、人格分裂的我是孤儿院院长、玄幻:从被逐出家族开始、玄幻:我在神魔墓地开书店、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开局签到阴阳圣体、我是个律师、镇守边关三十年,请皇兄退位!、我苟在校园修仙被校花直播曝光了
阶段以传统风格为主,但在传统的范围内发生了“去朴从艳”、“尚简求便”的变化;第二阶段以变化为主,是近代服饰风俗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着“一变从新”的时代特征。就两个阶段的衔接点大致在19世纪80、90年代,其变化的幅度又因性别、职业、阶层的不同而不同。清末服饰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剪辫易服”的西方服饰文化的传入。 ??洋服早在乾嘉年间即随着来华的西方人进入中国,但开始并没有人仿效。鸦片战争後,在沿海城市如香港、广州,在为外国商人当买办的华人中也偶有穿洋服者。但士大夫中尚无此种现象,驻英公使郭嵩焘为避风寒临时披了洋人衣服,还被作为一条罪名遭到弹劾。到19世纪80年代以後,剪辫易服呼声高涨,才有少数人带头穿起了洋服。当时的文人笔记以及《点石斋画报》对此都有反映。但是整体来看此时穿着西装者仍为少数,还不成其为风俗。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提倡“剪辫”、“易服”。康有为上奏光绪,请朝廷下令“断发易服改元”。他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於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把“断发”、“易服”提到强国的高度。这是维新派在改良社会风俗方面发出的大胆呼喊。但是,这个时期真正改变的并不是官民服饰而是军服、警服。改革的过程参照了西洋和日本制服,一改长衫裹腿,在外观上令人耳目一新。 ??20世纪初年,社会上穿洋服的人多了起来,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城市某些中小学统一制作的新校服分外引人注目。甚至连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