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积善庆有余
也种不出来这麽高产的稻谷啊?” 窦知府以前在凉州府做过官,对於那边种植的水田农业还是比较了解的:“不错,一些老庄稼把式,最多一亩水田出三石大米,这旱稻怎麽比正宗的水田出产还翻一倍呢?”… 大家都问韩得平,韩得平把早跟光光想的说辞说了:“草民对这些以前也是不懂的,是我家三子每次看了农书给我讲解种庄稼的知识。 我就问他咱们这淮阳府都是种麦子玉米,平常百姓都是吃不上大米的,咱们可不可以种点稻谷呢? 我儿子就说按照道理来说是可以的,这把旱地打上井用竹筒引水灌田还是他想出来的呢,要不说你们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呢,俺们这些大老粗泥腿子哪懂得这些?” 韩得平这番话,既凸显了孝正的功劳,又变相的夸赞了这一群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人,可谓是妙不可言。 那窦知府听了果然大喜过望:“是凛志想出来的?” 那些官员就开始拍马屁“是窦大人教的好。” “窦大人高才,学生也是有大前途大志向的人。” 老司农更是喜的直拽胡子:“如此丰收应当上奏朝廷,表彰窦大人和其学生。” 窦知府笑的红光满面的,这种功劳落到学生头上,他这个做老师的也是功不可没的。 要是皇上要封赏,他也是能够得到好处的,就又细细问了韩得平除了浇水灌溉,水稻高产的关键。 “大概不同的就是插秧吧,一般其他府城有水田的地带都是点种或者撒 ^0^ 一秒记住【】 种,我们家的是采用插秧式的种植,还有农肥和虫害的管理……” 韩得平一边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