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积善庆有余
的,贩卖到其他国家去。 到了十月里,稻谷也都成熟要收割了,韩得平差人给府城里的窦知府送了信。 没过两天窦知府果然带着府城里的大小官员和县衙里的众官吏来大柳村参观收割旱稻了。 上次来过庄园里的那几个农官,见到韩家的田地里添置了水井,井车,大为感叹韩家人的智慧,用井车储水,然後通过连接的竹筒浇灌到旱地里蓄水,并种植稻秧,这在淮阳府很少见。 等韩得平带着人收割了一亩地以後,就把稻谷拉回村子里的打谷场里,剩下的工作就是脱粒。 古代人脱粒的方法还比较原始,是使用的石磨盘、石磨棒对乾燥後的谷物进行碾压式脱壳。 然後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谷加工成白米的,这个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将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两种。 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cao作。 臼杵为木质,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上端装上两三公斤重扁圆形石头,以增加臼杵捣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捣,直到米糠完全从糙米上剥落,然後用竹筛子筛去米糠,白米就呈现在眼前。 反正这种手工制作还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也很费人工。 等一亩地的稻谷全都脱粒成大米後,窦知府就吩咐人亲自来称了重量,一共是六石三斗多点的大米,就合计是七百五十多斤。(明万历年间,一石大约为120斤左右。) 在场的官员和来参观的百姓们都惊的张大了嘴巴。 那个年纪大一点的司农官说“就是那凉州府和贺州府是主要产米的地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