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校花成了我老婆大人、国运:我成了龙国唯一希望、人格分裂的我是孤儿院院长、玄幻:从被逐出家族开始、玄幻:我在神魔墓地开书店、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开局签到阴阳圣体、我是个律师、镇守边关三十年,请皇兄退位!、我苟在校园修仙被校花直播曝光了
新繁县志》,民国36年铅印本。。河北怀安县,“在城一方,平时常服线呢、洋布,衣制亦较多乡村时样。……惟在外游学诸生,交际既广,接触亦多,所着服装较为特异。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萍水相逢,俨然津海人焉” 《怀安县志》,民国23年铅印本。。至於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穿西装的男子极多。西装是辛亥革命前後维新人士和革命党人的典型穿着,中山装是革命导师孙文先生改造英国式猎装所制;因为这两点,民国建立前後,人们把西装、中山装与维新、革命、结合到了一直,“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 《大公报》1912年6月1日第1张。。“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上层人物身上以及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 《辛亥革命回忆录》(二),中华书局1967年版,第366页。;就是一般民众,“其少有优裕者亦必备洋服数套,以示维新。” 《大公报》1912年6月1日第1张。商人们更利用人们的这里心理大作广告,各地经营西式服装及进口衣料的买卖大为兴 ??隆。南京“绸缎铺,估衣店闭门贴招,盘外国细呢、西式新式,列肆相望,无论何店,皆高悬西式帽”;北京的西服庄通过做西式大氅和西式冬帽发了财,“年来北京人士需用大氅之数,比之以往,可加及数位,需用既多,故供给者众”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八《京兆》。。至於学生,除了规定的学生服外,更是带头在服饰上洋化,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流行穿长袍。 ??3.妇女放足 ??如果说人们的社会政治心理的变迁与民国後人们逐步除去留辫的恶习有关的话,那麽,民国後妇女逐渐摆脱缠足等恶习,则更多的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