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七十一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者占77%(1907人),回答爱吃西餐或回答“中西餐合而食之”、“中餐西式”、“西式的中餐”、“改良的中餐”者占23%(570人)。 《晨报副刊》1923年7月15日。这说明对西餐感兴趣的只是一部分人。他们对西餐有兴趣,其原因并非出於口味上的偏好,而是因为吃西餐这种饮食形式代表了一种新鲜、时髦的风尚。

    ??4.西式饮料进入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和食是互为表里的,两方面联为一体。古人所说的“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充分说明饮、食实为人生的两大基本需要。民国时的食之道令人垂涎,同样,当时的饮之道也让人渴意顿消。

    ??民国期间,北京通行的饮料一是烧酒,即白乾,南京称为“高梁烧”、“蚌埠烧”、“牛庄烧”,受到上中下不同阶层的欢迎。二是绍兴黄酒,名色也很多,大都通行在中上阶层,日常饮此者很少。三是山东、山西黄酒,只作为应酬家乡客人而已。四是江米白酒,可以用在药内。其时,上海人好饮黄酒。20世纪40年代,有个秦姓的绍兴人从家乡运来一大批陈达20年的黄酒,在上海南京路北首香粉弄开设酒店,以沽酒宴客为主要经营。当时,一般酒店都用锡壶、锡罐盛酒,该酒店却用陶制的方壶为酒器。因而店名也称方壶酒庐。好酒再辅以别致的酒具,自然吸引了一班酒客光顾。

    ??在饮的“家族”里,除酒外,主要的还有茶。民国北京茶行,十之九皆为安徽人,所谓“茶叶某家”的便是,有名者为:吴家、汪家、方家、罗家、胡家、程家几姓,而安徽人中尤以歙县为主,所以北京的歙县义地便由茶叶吴家负责典守。外省外县人极难经营茶行,即便有人开茶店,亦须请皖歙人帮忙,如庆隆荣庄即是由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