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校花成了我老婆大人、国运:我成了龙国唯一希望、人格分裂的我是孤儿院院长、玄幻:从被逐出家族开始、玄幻:我在神魔墓地开书店、玄幻:原来我是万器之祖、开局签到阴阳圣体、我是个律师、镇守边关三十年,请皇兄退位!、我苟在校园修仙被校花直播曝光了
时礼俗的诸多元素在先秦时代就已滋生,但并没有孕育成严格意义上的节日形态。首先,当时的节俗并不像後世演化的那麽欢天喜地,称“佳节良辰”,而都是些极不吉利的日子,各有所禁忌,非“凶”即“恶”。其次,当时民间宗教信仰仍多停留於自然崇拜阶段,所奉的神明实际上都是“灵物”,而不是人格化的神,且又多又杂。诸如牵牛织女、文昌紫微都是星宿,门灶等也只被视为有“灵”而非有“神”。也就是说,当时的许多信仰崇拜现象还停留在“万物有灵”论阶段,还未进入“多神”论阶段。还有,人的因素也很少渗入其间,节俗的人情味很淡,历史的积淀还未在节日风俗中显现出来。这些皆阻碍了当时节俗的固定化和模式化。 ??如果说先秦节俗中原始文化的乳汁还未乾的话,那麽,秦汉节俗则迅速跃入了封建文化的门槛,其时间顺序,套路程式已和现代的节俗相差无几。以年俗为例,最能显现年俗文化内涵的事项,主要是贴门神、挂桃符、逐傩和放爆竹。汉初即有了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鱼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卫凶也。” 《风俗通·祀典》。此外,除之夜还要举行一种击鼓驱鬼除瘟疫的舞蹈仪式——逐傩。汉代傩舞不仅流行於民间,而且传入宫廷,成为一种规模盛大、仪式隆重的驱鬼逐疫的仪式。张衡在《东京赋》中就写到“卒岁大傩”,堪见当时盛行於京城。至於放爆竹,汉代人虽无福聆听火药制成的鞭炮,却在堂阶前用火烧烤竹节,使其劈劈叭叭发出巨大的声响。据汉代《神异经》曰:“西方山中有人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着火中,朴哔有声,而山魈惊惮。”年俗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