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庭深廊曲报德寺 源远流长华夏觚
尊称。 ??哪怕是最後提到魏王的时候,也仿佛只是提到隔壁王叔李婶一样地轻松。 ??庆云的脑子顿时嗡的一下,魏王元宏,此时站在自己面前毫无皇帝架子的青年就是当今魏王元宏? ??自己该怎麽办?为华虏大义刺杀他? ??剑就在桌子下面。 ??可是他刚才如此耐心地在解说鲜卑种源,显然就是说给自己听的,华夷,胡汉岂是用一两个名词就能分清楚的呢? ??拓跋氏此时继承汉朝仪轨,皈依了中原文化。 ??如果他真的能稳定时局,推动民生,以明君为志,自己,到底该不该出手呢? ??就在他天人交战,犹豫不决的当口, ??忽然间头皮一麻,三魂七魄齐飞天外,那种让他发自内心里厌恶的雪豹嘶吼声竟然自门外不远处传来。 ??》》》》》敲黑板时间《《《《《 ??这一章带来的新的信息量有些过大,一一补注怕是要展开很多章了。依照救急不救缓的原则,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庆云本章自称贫道的问题。 ??北魏时期,佛教还处於萌芽状态,所以他们使用的称呼多半都是外来语。比如,佛寺称兰若,沙门,未成年受戒僧称沙弥,沙弥尼,成年受戒僧侣称比丘,比丘尼。这个尼字是表示女性出家人的後缀,於是就演化出了後世尼姑的称呼,而後世所谓僧侣则是由僧伽(信众)演化来的。如今的法号,当时也多用梵语,比如僧伽跋陀罗(众贤),菩提达摩(觉法)。 ??但是这些梵语称呼很难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不利於传法。於是呢,也就有一些对应的俗称。比如当时的沙门(苦行僧)就互称道友,自称贫道,借用了一些当时中国本土宗教的称呼,以方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