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大明国师在线阅读 - 第515章 理欲

第515章 理欲

作用。

    ??“因熏镜”是指“觉”如镜,世界一切事物现象莫不显现其中,因为“觉”能常住“一心”,而世间一切事物现象都在“一心”为本性,觉性虽是“不动”的,但具有一切“无漏法”,成为众生得以成佛的依据,众生之所以厌生死、求涅盘,在於“觉”对众生自身起内因熏的作用。

    ??“缘熏镜”则是指“觉”对解脱众生起一种外缘熏的作用,所以“觉”既是“静”的,寂然不动地蕴含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为众生所有;同时它又是“动”的,能出离生死、同染转净以普度众生。

    ??好,解释到这里,相信不懂佛学的人已经基本懵圈了。

    ??但是没关系,有程朱理学翻译版的内容。

    ??——也就是《朱子语类》里经典的“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於形气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这东西跟《大乘起信论》不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分毫不差,就是把佛家用语翻译成了儒家的。

    ??朱熹认为凡人之生都是禀受“气”以为形体,禀受“理”作为本性,道德意识发自作为本体的理,感性情欲根於构成血rou之躯的气,道德意识常存於心灵深处,所以为“微”;感性情欲并非皆恶,但不加控制就流於不善,所以为“危”。

    ??朱熹觉得这就是《尚书》(相传是伪作)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为了掩盖其思想的佛家根源,朱熹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说成是“人心”和“道心”的对立,给自己找了个出处。

    ??客观来讲,很扯淡,属於是先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