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以王伦为师,对同行采取排斥而不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就大可不必了。

    ??文坛并非梁山泊,就那麽方圆八百余里的一块地盘,完全可以你写你的,他写他的,是一个各不相乾,或各自相安的局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屋上霜”,其实倒是写作人的一条基本守则。但此等好汉,只许他好容不得别人好,别人一好他就受不了。他总是要跳将出来,露出胳膊上的刺青,胸脯上的黑毛,不练自家功夫,偏好去管别人的闲事。他们甚至不敌王伦,至少这位白衣秀士,在他的既得利益未受到威胁前,也还是安居山寨,不在江湖上自封大师、自我加冕、自夸不朽、自吹传世的。

    ??王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要是细细考究起来,却并不完全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样一个人。

    ??宋朝蔡绦在他的笔记《铁围山丛谈》(卷一)里,提到了王伦:“当宝元、康定(约1041年)之时……会山东有王伦者起,转斗千余里,至淮南,郡县既多预备,故即得以杀捕矣。”这和《宋史》(卷二十二)载1120年(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应该不是一回事,因为两者之间,至少相隔七十多年。但到了文学家手里,这时间差便不存在了。於是,在蔡绦眼里“转战千余里”的王伦,就成了施耐庵、罗贯中笔下的心胸狭窄的“白衣秀士”了。

    ??但蔡绦记载的可信程度,自不弱於正史。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文人,而是jian相蔡京的季子。据《宋史·蔡京传》,宣和六年蔡京再起领三省,至是四当国,时年78岁,“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於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这就是说,蔡京内阁长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