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决不会惺惺相惜。差不多水平的作家,有可能成为盟友,不会成为朋友。尤其是只有一份利益的时候,你得了,我就光头;我得了,你就零蛋。或者,一口陷阱在前,推我进去,你就活命;推你进去,我有生路。这时候,就必然成为相残、相整、相角力、相厮杀的死敌。这种甲鱼咬人的老戏文,多年来为什麽不断上演的缘由,根源就在於此。

    ??幸好,纪晓岚学问淹通,有一点类似蔡邕在东汉末年学林中的领袖群伦的地位。於书无所不读,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稗史演义,方术五行,他不但读得要比别人深入,还能读出他的见识。出自他手的《四库提要》,“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词淡而雅,人争服之”(昭梿《啸亭杂录》),便是雄证。这位才华出众的纪大烟袋,走运的是碰上了乾隆。虽然弘历也写诗,但他的职业是皇帝,算不上纪昀的同行,敢要他来当《四库》的总纂官。蔡邕倒霉,碰上心胸狭窄的王允,想当年,中郎先生在汉灵帝面前侃侃而谈的那会儿,王允只有站在後排竖着耳朵听的份儿,现在刀把子在这位同行手里攥着,你就把脖子伸出来挨宰吧!

    ??按说,王允和蔡邕有着较多的共同经历,都为反对宦官乾政而战斗过,都因为斗不倒阉竖而饱受过陷害,都被迫逃亡在江湖间流浪过,都有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他们应该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可两人在性格上存在着差异:王允较偏执,认死理,心胸狭隘;蔡邕较豁达,不拘泥,思路开阔。王允只有小圈子的来往,颇冷清;蔡邕则有过往密切的文人朋友,如桥玄、马日□、王朗、卢植、曹cao,很热闹。王允“刚棱疾恶”,大概活得比较累;蔡邕会“大叫欢喜,若对数十人”,这种多血质的性格,估计活得要比较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