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第二章《中国人的教训.上册》(2)

    ??不过,要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这位太史令,还多一份历史感的文人,让他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让他对帝国的千疮百孔闭上眼睛,让他在这位年近花甲做了四十多年皇帝的汉武帝面前,装聋作哑,那是不可能的。“宫”司马迁的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大汉王朝的日子不甚好过,大面上的风光依旧,内囊早全上来了。由於历年来徭役、兵役不断,狂征暴敛不已,人民负担沉重,大批农民流亡。这一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相继发生农民起义,所有这些败象,都是刘彻随着年事的增高,“英明”一天天少下去,不英明一天天多起来的必然结果。

    ??孟德斯鸠说过,每个被授予权力的人,都易於滥用权力,并且将他的权力用到极限。康德也说过,掌握权力就不可避免地败坏理性的自由判断。意大利哲人马基雅弗利说得更乾脆,久握权力,必致腐化。这也是所有长期执政的统治者,在其晚年,难以逃脱的失败命运。刘彻也如此,到了晚年,除了封禅巡幸,敬神祀鬼外,便是好大事功,大兴土木,与所有老年统治者一样,已成为悖谬颠错的老糊涂了。司马迁还以为他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英主”,居然书生气十足地“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要为李陵败降慷慨陈词。

    ??其实子承父业继任太史令的他,在国史馆里,早九晚五,当上班族,何等惬意?翻那史籍,读那竹简,渴了,有女秘书给你沏茶,饿了,有勤务员给你打饭。上自三皇五帝、春秋战国,下至楚汉相争、刘氏帝业,那堆积如山的史籍,足够他皓首穷经,研究到老、到死的。而且,他和李陵,非亲非故,“趋舍异路”,不相来往,更不曾“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有过私底下的友谊。用得着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