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见忌
可致书去山西,请晋王牵头,所有分封在藩国的藩王,都以晋王为首,制书贺表,全都先交到晋王这里, 在圣节这一天抵送京师,想必隆重,这也是亲亲而尊长之意,皇上见了也会欢喜。这些表文汇聚到一起,抄录一份送来北平,朝鲜这个表笺,完全可以东抄西借。皇上发作不得,因为这表文的每一句话,都能在诸王的贺表上找到,然而又不是同一位藩王,皇上挑出词句来要发作朝鲜,自然要发落某一位藩王,所以这表文,自然能顺利通过。” 张昭华出的由晋王领衔诸王一齐递送贺表的主意,其实有深刻考量。 因为皇上如今立了太孙,而将年长的儿子全部分封出京去,京师之中,无人可撄其锋,甚至连年幼的皇子,也要礼避三分,这一点其实很让一些藩王不忿的,朱允炆即算是太孙又如何,他是功绩能服人还是德行能服人,连年纪都不能服人,出身还有硬伤——他母亲不过是扶立的继室罢了,仔细说常氏所出的朱允熥还比他名正言顺一点呢,但是偏偏因为皇爷喜欢他,就立了他做太孙,这让像晋王这样的,也算皇后嫡子,秦王既丧,他便是诸皇子之中最尊,去了京师反而要向黄口稚子行礼,心中如何能服气!何况论孙辈,晋王世子才是第一个降落的皇孙呢,诸孙之中,还是最为年长,偏偏还要被朱允炆压着。若是懿文太子还活着,诸王都不会有一星半点的怨言,想想太子对诸位弟弟的照拂庇护,再看看如今太孙属官对诸王的态度,没错——太孙的属官对诸王不友好,私底下常常说一些不中听的话,认为皇帝对皇子分封太重,这样的声音,在先太子还在的时候,是根本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