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南北
皇帝的心思就是,让这群人品秩低微,所以爱惜自身至轻,而权力之大,无敢不言,如此便能无顾虑地尽心任事,达到“以小制大,上下相维”的目的。 就拿前不久一件事情来说,刑部尚书、太子宾客杨靖被赐死,此人乃是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试户部右侍郎。次年迁户部左侍郎,二十二年二月迁户部尚书,颇受皇帝信任。只因时有乡人坐事系狱,家人击登闻鼓状诉,杨靖为其改诽谤草,增饰浮词,便被给事中弹劾。皇帝本来念其才,留中不问。而这帮给事中弹劾不已,皇帝乃下诏赐死於家。 在杨士奇看来,给事中若无强制,必要流毒於天下矣! 给事中若有强势的皇帝掌控,且能暂且无虞;三代之後,只恐这汹涌的言路,已经无制。因为本朝没有丞相,等到皇帝弹压不住的时候,便无人能控制。指望六部吗,给事中本来就是监察六部百官的,哪里又能控制的住呢! 杨士奇只是忧心,他并没有想到很快有一个为皇帝草拟诏令的秘书机构会逐渐异军突起,取代丞相而成为实际意义上宰执天下的中枢。 他现在想到的是,给事中cao控言论,将来就党同伐异,因为这个职位地位特殊,所以若有甘陵南北部之争,给事中必将出於前沿,成为各党煽风点火之要。别看现在似乎在皇帝的压迫下,并没有“党”的存在,但杨士奇非常清楚,“党”这个东西,只要有官员的存在,党就会存在。 从汉朝的党锢之祸,到唐朝的牛李党争,再到宋朝的新党旧党,哪怕看看仁宗时期动庆历新政的一群人,自称“君子朋而不党”,却依旧被视为“君子党”,遭到了仁宗的猜忌。 那麽国朝呢,南北榜一出来,就叫杨士奇看到了一种很不妙的情形——同榜的考生,地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