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思
卖烹食的惨剧,看过就算,到底距离他们太远。” ??“我见过,还不少。”崔东山笑道,“当然,先生在藕花福地应该也见过了。” ??崔东山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 ??“礼部左侍郎郭欣、龙牛将军苗韧之流,为豪阀功勳之後,大隋承平已久,他们久在京城,看似风光,实则空有头衔,将京城和朝堂视为牢笼,渴望将先祖勇烈遗风,在沙场上发扬光大。加上外有相当数量的边军实权武将的世交将种,与苗韧之流遥相呼应。” ??“兵部右侍郎陶鹫、职掌京城治安的步军衙门副统领宋善,相对务实,对於行伍之事,比较熟悉。正值壮年的大骊皇帝宋正醇的‘暴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稍纵即逝,不可错过。在此时撕毁盟约,趁着大隋举国上下憋着一口恶气,打算顺应民心,借助战力不俗的大隋边军,豪赌一场。他们不愿坐以待毙,被将来蒸蒸日上的大骊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换了国姓,彻底沦为宋氏藩属。这一类人,属於权衡利弊之後,得出的结论。比郭欣、苗韧之流要高明一些,但大致仍是在一个层次上。而大隋的底蕴,就在於这样的人,在庙堂,在边关,都有不少,这大概勉强能算一国国力之所在了。” ??崔东山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接下来才是那位可怜兮兮的大隋皇帝。” ??“此人处境最为尴尬。本来做好了承担骂名的打算,力排众议,签订耻辱盟约,还把寄予厚望的皇子高煊,送往披云山林鹿书院担任质子。结果仍是小觑了庙堂的汹涌形势。蔡丰那帮崽子,瞒着他刺杀山崖书院茅小冬,一旦成功,将茅小冬污蔑为大骊谍子,妖言惑众,告诉大隋朝野,茅小冬处心积虑,试图凭借山崖书院,挖大隋文运的根子,这等包藏祸心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