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重生朱棣之子在线阅读 - 第386章 番外:赵王庶子朱瞻塙与汉王嫡三子

第386章 番外:赵王庶子朱瞻塙与汉王嫡三子

率服曰威。”

    ??理由是朱瞻基开疆拓土之功数倍於其父汉襄王朱高炽,其人虽然在位只有五年,但他执掌汉王国大权却有十四年,执政期间“灭敌酋以百计,并蛮部五十有六”。

    ??朱高煦却认为“桓”或“威”过於强调“克敌、服远”,皆不能彰显朱瞻基的个人特质。

    ??他思索再三後选择了“献”作为朱瞻基的諡号。

    ??别以为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是亡国之君就认为“献”是恶諡,实际上“献”是美諡,如秦献公、晋献公。

    ??秦献公在位期间打败韩魏两国,重新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他还施行了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颇具成效的改革,为秦国後来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

    ??晋献公在位期间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在朱瞻基薨逝时,汉王国已经拥有了四府二十五县之地!

    ??除了一府三县是汉襄王朱高炽打下的,其余三府二十二县皆是朱瞻基所开辟。

    ??乾熙八年赵王朱高燧薨,留下了三府十九县的疆域,获得朝廷赐諡号“桓”。

    ??而今汉王朱瞻基打下的疆域远比赵桓王还大,却获赐“献”,可见朱高煦以“献”作为朱瞻基的諡号,强调的并非是朱瞻基的开拓之功,而是其聪慧、圣明。

    ??按照《諡法》,关於“献”的解释有两条,即“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因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