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六十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春官者,多以丐为之,俗谓之街道士,着纱帽绦袍,补子上给画黄矮菜一株。又有纸牛、活牛各一只,或抬或牵,随之而行,即所谓春牛也。纸牛着以红、黄、青、白各色,期着各各之位,逐年不同……亦印为图,以供人之观览,名曰春牛图。图中有执策而驱牛者,勾芒神也,实即牧童也”;“进城之後,人民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迎春之日,如遇下雪,杭人谓之“踏雪迎春,大熟年成”,主丰稔。至於纸扎之春牛,不禁人鞭打。

    ??在四川,立春节有迎春、游春和打春牛等习俗活动,其热闹场面在现藏於绵竹县文管所的清代《迎春图》有所反映。立春前一日,身着朝服的县令乘坐大轿,率领所属文官,在仪仗队、执事牌、万民伞的簇拥下,鸣锣击鼓,到县城东门外先农坛的春场迎春。仪仗中还有穷人或乞丐扮演渔、樵、耕、读和八仙等。春场上,春牛芒神偶像被放在专设的春座上,正中设供案,左右排列拜席,两名春官分别举一“春”字和“吉”字,执事手举“喜报阳春”的红帖跪向赞礼官。迎春队伍到时,赞礼官读祝文,毕,众官向勾芒神行礼献酒,毕,县内生员抬起春牛芒神,列队回城。接着是游春,即迎春队伍绕城一周。游时,沿途彩棚栉比,家家门前挂“喜”字灯笼。迎春队伍载歌载舞,扮演“秋江”、“闯宫”、“船舟借伞”、“西游记”等戏目,并有龙灯、狮灯、彩灯水八仙和七节断尾龙表演;吹打乐队演奏足盆鼓、包包锣、大钹、小钹和长枘唢呐,迎春队伍来到县衙前,将春牛芒神安放於署前的彩棚里,游春活动告毕。

    ??立春日,官员朝服,集於署前,立春时辰一到,将春牛从彩棚中抬出,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