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汉族风俗史(全五卷)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

第三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

曰:“小人即二郎十年前所使张岸也”;“自到此来,便事柳十八郎,甚蒙驱使。”《太平广记》卷一五七《李敏求》,引《逸史》。而且常人见面必先问姓氏行第。《太平广记》又载柳归舜遇仙事曰:“名武仙郎者问归舜曰:‘君何姓氏行第?’归舜曰:‘姓柳,第十二。’曰:‘柳十二自何许来?’”《太平广记》卷一八《柳归舜》。

    ??唐人称行第也有许多讲究。比较普遍的用法是和姓名连称,显得亲切随便,多系相熟者之间用之。如骆宾王《送贵六还蜀》、《在江南赠宋五知问》,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王昌龄《山中别宠十》等皆是。《全唐诗》卷八三,卷一四○。

    ??也有呼行第兼带表示关系的兄、第、叔、伯、姐、妹、姨、丈、郎、官等者。其中兄、第、郎、官等即可称用同辈亲属,也可兼呼同僚、晚辈或年龄较少者。如萧颖士《与从第书》曰:“再申意二十五官”萧颖士:《与从弟书》,《全唐文》卷三二三。;以及王维的《答张五弟》《全唐诗》卷一二五。和权德舆的《奉送韦十二丈长官赴王屋序》《权载之文集》卷三七。等。

    ??还有行第与姓名官名合称者,更显得郑重、客气,所以无论少长,相熟与否皆可称用,范围最广。如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令狐楚《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全唐诗》卷四七五,卷三三四。,韩愈《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韩昌黎集》卷十。,白居易《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同年四人游龙门有感而作》《白居易集》卷二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