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收稻
书迷正在阅读:我是三国李世民、人在秦时,未来可期、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秦月当空、只想摸摸的我能有什麽坏心思、反派日记:女主人设崩了、身为超人弟弟的我却成了祖国人、柯南之拒绝告白、珈百璃的幸福生活、疯狂心理师
》被御笔题名,总理大臣张居正为之做序——至於报纸鼓吹,树立典型之类,与其圣眷相比就不算什麽了。 此次朱翊钧视察之後,这徐贞明一个侍郎之位稳稳到手——若圣眷如旧,三年後就是左侍郎,再三年正好乾到尚书,那时候徐贞明才五十九岁。按照新规,尚书以下退休年龄提前到了六十岁,尚书则可以到六十五岁,阁老们可以乾到七十五岁。谁能想到,徐贞明这个三甲弱鸡,能乾到尚书以上? 《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唐初名儒孔颖达疏曰:“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於子孙,在官致所掌职事於君,退还田里也。”意思是说,人到七十岁就老了,在家应把家事传给子孙,在朝应把职位还给君上,以让贤者。 从有了礼记一直到明代,士大夫都是按照礼记行事。此前朝廷中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家,每年都要给皇帝一个乞骸骨的奏章,表示自己不眷恋权位,随时都想着归隐田园,不过是因为皇帝慰留,没办法才继续乾下去的。 新规出台後,这类乞骸骨奏章也不用写了,到岁数前朝廷已经安排好接任人,老大人们提前一年就退居荣养——但不可离京,方便皇帝就旧事随时谘询。过了一年之後,尚书以上,授爵驰驿,这辈子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邵伯悌在後面扒拉手指给徐贞明一算,这家夥可以轻松乾到六十五岁呀。若再顺利些,入了阁,那就可以乾到七十五岁——搞不好还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