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组织
书迷正在阅读:我是三国李世民、人在秦时,未来可期、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秦月当空、只想摸摸的我能有什麽坏心思、反派日记:女主人设崩了、身为超人弟弟的我却成了祖国人、柯南之拒绝告白、珈百璃的幸福生活、疯狂心理师
估计还要个三五十年。 且不说西洋各国在莽应龙覆灭之後的一团乱象,明廷的变法大业仍在急如星火般快速推进。按照变法大诏的精神,伴随着全国范围内反对变法的各类声音的钳制和打击,从朝廷到地方,在新年结束後,基本上搭起了变法的组织框架。 组织框架的设计,朱翊钧在参照後世国家管理架构的同时,本着“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统筹有力,组织精简”的十六字方针,反覆征求意见,多轮折冲樽俎,才最终定案。 因为现在的大明仍为农业社会,尽管在朱翊钧的催生和呵护下,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成长为一颗小树苗,但是仍不能供养庞大的现代官僚体系。 因此除了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合成枢密院,内阁和侍从室增加了司局组织,度支部从户部分出,又成立了教育部、农工商部等几个新部之外,朝廷的整体架构只能算一个半成品——还是一小半都没有的半成品。 尽管如此,朝廷二品三品的职位也成倍增加,对於天下的官员来说,变法大诏关於组织架构能够顺利颁行,其中重要原因是官位变得多了——仅内阁就设立五个司局,级别均为侍郎级。而作为国家军事中枢的枢密院下设办公厅、军政部、军训部、後勤部、廉政监察署、审计署、军法部、军事情报局等等,军事系统的二、三品的位置成十倍的增加——用来安置原五军都督府的大量勳贵。 对於朝廷支出来说,俸禄支出并未增加多少,但随着各组织架构的搭建和职责的理顺,粗具现代管理精髓的半吊子朝堂的工作效率已经成倍提升——其中内阁权能的强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章太难写了,改了好几次,欠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