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条鞭
书迷正在阅读:我是三国李世民、人在秦时,未来可期、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秦月当空、只想摸摸的我能有什麽坏心思、反派日记:女主人设崩了、身为超人弟弟的我却成了祖国人、柯南之拒绝告白、珈百璃的幸福生活、疯狂心理师
。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试点州府因为白银质量的不同,火耗平均成本为百分之十三。於是朝廷明令规定火耗为三分,多加一分即以“贪赃”论罪。 所有火耗均由布政司统一收缴,造册之後统一向下发放。诏旨上说:“与其州县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 这种制度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直接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提高了地方应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其次确定了俸禄和养廉银相结合的收入制度,将地方原来的横征暴敛,随意加赋的自由裁量权取消,灰色收入转为明面上的补贴,降低了腐败风险。再次,统一规定了火耗标准,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将火耗归於布政司还带了一个好处,是增加了省级地方政府对下级的掌控力。按照当初盐政改革的设计,售盐区的划定是以县为单位的。这政策直接造成了县富而府、省穷的局面,不利於省、府两级对县治的掌控。 如今火耗归省支配,朝廷允许布政司出台本省的养廉银发放标准,对於各省因地制宜的治理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而养廉银的发放,反过来又拉大了地方官与京官的收入差距——以万历八年年底,侍从室出身的四川巡抚王廷赡为例,其养廉银高达五千五百两,接近其年俸的十倍。 京官虽然眼馋这高收入,但并不十分羡慕。因为此际朝廷的政体改革还没有深入,地方官的幕僚等人员都需要官员个人给开工资,因此养廉银暂时还不能造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