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正德大帝在线阅读 - 第212章 朱厚熜上学与新式教育(二合一,五千字)

第212章 朱厚熜上学与新式教育(二合一,五千字)

按照朱厚照的意思拟旨颁行天下就可以成功的事,接下来还得有人事与财政上的安排。

    “陛下,全天下这麽多县,每县都得任命一名管理高等小学堂的教谕,而原教谕还得调派到其他地方升任知县,这并非易事!京师大学现在所进修的举人也不过百人,放於全天下为教谕官,亦不足也!

    是故,臣建议,可先任命一批在京师大学进修的举人在南北直隶地区为教谕,负责组建高第小学堂,但其他地区则依旧令各县知县与教谕组建,按照朝廷要求组建,令提学官督察之,这样可以让天下举子明白,来京师大学进修是可以直接被重用到南北直隶这样的好地方任教谕的,以此激励更多的举子来京师大学进修。”

    吏部尚书张彩在内阁奉朱厚照旨意主持的大明治学事宜上如实奏明了自己吏部在执行兴办新式学堂上的难处,非恪守理学之顽固派的他不反对皇帝陛下有意兴办新学提倡百家的大政方针,但作为一个务实的官员,他需要让皇帝明白,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蹴而就。

    “张卿所言有理,内阁与学部呢,你们以为如何?”

    朱厚照也知道在大明实行全民教育,并建立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教育培训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仅是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还需要更多人力支持,大明不乏读书人,可缺乏的是师范类人才,京师大学本来是为了发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大学,但现在也主要成为了新式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基地。

    即便京师大学已经把招生门槛放宽到举人这个层面,但依旧满足不了帝国对师范生的巨大需求,何况因为科举制度存在的原因,依旧有大量举子不愿意报名进入京师大学而是享受帝国给予的官身待遇与特权继续参加会试与殿试。

    虽然正德三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