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改革核心,谁来挑头?
书迷正在阅读: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人在火影,可不敢当木叶忠臣!、红楼天子、反派王子,喜欢抢外挂、这个反派过於年幼、我一精神病,被挑中参加规则怪谈、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霍格沃茨:糟了,我成伏地魔了
?可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下定决心,冯一博就失笑道: ??“若是好办我就直接上疏启奏了,还用和您老商量吗?” ??他自然早知如此,不然也不会来找陈勤之。 ??但他此来,可不是让陈勤之给他顶锅的。 ??说到此处,冯一博话锋一转,又道: ??“不过,其实这事想要推行,有些难度,却也没那麽难。” ??这封奏疏的核心,就是“摊丁入亩”。 ??囿於古代的生产力所限,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怎麽也绕不开四个字。 ??“核田归税”。 ??也就是核查田亩,加强税收。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税收上来了,才能强国。 ??成功了,很可能就打造一个盛世。 ??哪怕成功一半,也能来个王朝中兴。 ??而失败了,或者乾脆躺平的朝代,最後就逃不了王朝覆灭的命运。 ??商鞅成功了,才有始皇帝一举灭了六国。 ??而王安石彻底失败了,北宋只能被灭。 ??冯一博说要改革,自然也避不开这一点。 ??而其他做法,要麽限於生产力,要麽限於现在的局势,都不适合。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摊丁入亩最适合这个时代。 ??而摊丁入亩,就核田归税的一种模式。 ??准确的说,是相对温和的一种模式。 ??可即使摊丁入亩再温和,核心也是土地问题。 ??因此,陈勤之听到他的话就也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你有办法?” ??虽然冯一博总能从不同角度解决各种难题,但历史上主持变法的哪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