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兰若蝉声在线阅读 - 第202章 易容吞炭寻元罪 乘风破浪斩妖娥(下

第202章 易容吞炭寻元罪 乘风破浪斩妖娥(下

术,既土法坩埚窑炼钢技术,这个技术在中国也是由越人率先掌握的。在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春秋时期,越人铸剑术已经相当发达了。土法坩埚能够达到的熔炼温度可以达到1200摄氏度左右。

    ??当然,大马士革刀成名於十二世纪,那时候的冶铁比印度乌兹钢时期和越人铸剑肯定已经有了许多细处的改良。确实有一些实物大马士革刀流传了下来。经过现代微观分析,大马士革钢的微观结构是由白铸铁和奥氏体两部分混合而成的。奥氏体是高碳钢冷却时形成的结晶,有利塑性。说道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种钢是土法炼制的夹生钢。其优良性能的产生原理和灌钢法相同,但是这需要在炼钢时利用土法炉温的不均匀性一次完成生熟铁炼化,对於火候的把握尤为重要,这通常只能靠工匠的经验了。

    ??我们现代通常将工匠精神的内核归因为精益求精,这仅仅是现代工业的工匠精神。而在古代,工匠精神真正的体现就是缺陷管理。

    ??我们经常听说一些古代工艺无法被现代工业复制,为什麽?工匠精神根本理念的差异就是原因。现代工业不教你如何做“缺陷产品”,不教你如何控制“夹生饭”。而有些古代工艺偏偏就是缺陷产物,比如着名的曜变天目碗。

    ??曾经有一名学者在大马士革刀的渗碳中找到了类似炭纳米管的结构,於是就开始了一波神吹。其实,炭纳米管,是气态烃在1200摄氏度左右沉积时产生的微观结构。古代坩埚钢的炉温就是1200摄氏度。相反,现代的高炉温度远远比这个高,自然不会残留这类结晶。这不是古代工艺神奇,懂得有目的的控制,而是客观条件恰好满足。

    ??除了工艺的客观限制以及缺陷控制,原料也是制约古代工艺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冶铁业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