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古有夜郎八百里 可知汉家千万顷(中
屈一指, ??所以信都芳略作讲解,他便能听出这割圆的妙用。 ??这时他已经完全敛去了初时的倨傲,认真听了片刻,便开始与信都芳有问有答,互动起来。 ??算学一道,有的时候发现一个新思路,一种新方法,就等於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一个新世界。 ??那扇门一直就在那里,但打开和不打开就是天堑与通途的区别。 ??两年之後,圣臣完成了他的《阿里亚哈塔历书》, ??天竺的圆周率计算步入了小数点後第四位的时代。 ??同时圣臣采用了āsanna(逼近)这个词来表明他的计算结果还不够精确。 ??许多拥印学者自嗨了许多年,认为圣臣的这个用词证明了他对无理数的认知。 ??其实,这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精度远远不如中原当时使用的密率,所以将自己的计算称为逼近。 ??而关於无理数这个名词,本来就是西方的定义。 ??这个概念虽然在中国和古印度都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早在刘徽时期就已经认识到有无法完全拟合的数。 ??在计算圆周率的时候,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这句话才是数学中“逼近”的真意。 ??开平方与开立方的筹算无限逼近算法在《九章算术》时代就已经成型。 ??中国的算经大多本着务实的态度,去解决怎麽算的问题,而没有像哲学书一样提出太多的概念,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