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原创同人 - 单机南北朝在线阅读 - 280.第280章 洛阳再政变

280.第280章 洛阳再政变

所以到了今日的朝堂,侍中普遍被认为是宰相的加衔,而同样是内朝官职的散骑常侍,则被认为是副宰相,或者比宰相低一个等的执政头衔。

    但是实际上,侍中这个头衔的唯一功能,就是可以自由出入宫廷,面见皇帝而已。

    同样是高阳王元雍,上奏朝堂,认为宰相们都在中宫内的门下省内议事,出入宫廷的手续繁多,实在是太不方便。

    而且进入中宫之後,不超过六十岁的宰相也不能乘坐撵轿,更不能乘坐马车牛车,骑马当然更是禁止的了。

    所以每次去门下省开会,宰相们都要从南衙步行到中宫侧殿的门下省,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这也是江阳王元乂不愿意进宫开会的原因,通勤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所以高阳王元雍提出,门下省本身就是因为孝文帝改革的时候,临时才成为朝廷的决策机关的,实际上门下省的职责就是劝谏君王,负责朝廷诏令文书的下发,本身并不是决策和议事机关。

    所以元雍提出,按照旧例,“政归尚书台”,请奏元乂担任尚书令,录尚书事。

    这个说法倒也不是元雍才提出来的,其实朝堂对於门下省这个内廷机关,成为百官之上的宰相机构,早就已经不满了。

    东汉、西晋的时候,都是尚书台为尊,录尚书事就是宰相,比如曹cao的养祖父曹腾,就做过东汉的录尚书事。

    而且孝文帝在设立百官的时候,似乎也考虑过以後“政归尚书台”的想法,在北魏官制中,尚书令是文官最贵重的职位之一,和三公一样基本上不轻易授予。元雍这个建议其实也合情合理,尚书省作为执行机关,其实权力还是很大的。

    尚书台下三十六曹,基本上负责朝廷的方方面面,由尚书令来负责尚书台的远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