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没有偶然
也保证了他对线式战术的有效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发源以及形成於近代的欧洲军师旅团营连的编制其实就是线式战术发展的产物,也深刻体现着线式战术思想。 甚至这种战术思想也一直应用到了一战和二战。 一个军的各师以横向编队朝向敌军,师中各旅前後多线排列,比如二旅师就排成二线,三旅师就排成三线。旅的各团成横队布置,留一到两个团作为预备队在後排纵队列阵。团下各营一线列阵,或纵队列阵,或混合编队列阵。营中各连以三行横向排开…… 编制与习惯和文化不能说关系不大,但更多的还是来自於战争的需求。 大明晚期突然演变出与近代旅团营连编制过於相似的营哨制军事编制是很难用偶然和巧合来解释的。 虽然戚继光的那一套阵列战术和训练法没有在他故去後完全消失,并且继续在整个明末有着部分应用,甚至如刘铤的车兵和部分边军还有着其nongnong的影子。 但由於忽略了最核心的纪律,这些只继承了部分衣钵的军队最终没能掀起什麽浪花。 大明和戚继光走向了沉寂,但欧洲此时却在不断的战争中不断变革蜕变,然後成熟,并最终发展成了引领世界的军事编制体制。 虽然火器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其中发挥了较大的催化作用,但也并不是绝对。 当詹姆士党(英国的保皇党)以冷兵器对抗英军的火枪时,当祖鲁王特奇瓦约以矛盾向不列颠殖民者进军时,由於采用了多线编队,最终这些科技落後的军团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李平坚决采用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