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炮了
备给了组建最晚的8连,因为该连新建仅月余,近战还很不让人放心。 ??至於三眼铳,李平已经完全放弃了。 ??对於像是在一根铁锹把的前端成品字型绑上三个短火铳(实际上是整体浇铸)的三眼铳,这东西让李平感到很鸡肋。 ??因为身管长度不如鸟铳,三眼铳的射程自然要比鸟铳差很多。虽然可以做到短时间的所谓快速连射,但再装填却也慢的可怕。 ??尽管三眼铳还有一个神奇的优势,就是在不开火时可以靠锤击来当一把长兵器使用。 ??但由於射程不如弓箭,近战不如长矛,所谓的快速连射,弓箭手又同样可以做到,三眼铳并没有带给李平很好的观感,至少是不符合李平的建军方略。 ??李平也知道三眼铳的核心优势本质就是简单粗暴、质量可靠和可一器两用,这也是三眼铳包括火铳能长时间与比它们先进得多的鸟铳并存的主因。 ??不过,因为有宋宝来,李平恰恰不缺的就是质量控制和精工打造,三眼铳也就自然变得鸡肋了。 ??当然三眼铳在cao作上也要比鸟铳简单很多,训练起来也更为容易,并因口碑而成为北方军队和北地将领最喜爱的火器之一,并且现在还是整个官军集团中口碑最好的火器,但这对於搞精兵训练的李平来说还是意义不大。 ??出於防止火器门类太多和未来坚定要搞火枪的考虑,三眼铳最终全被李平拿出去以物易物了,因为这东西真的在大明军队中有很多忠实的拥趸。 ??这样,依托270支鸟铳、50张弓、4门小炮,守这段长约400米的浅滩,扣除後备支援火器,每两米就有一支火力,虽然不能保证三段击或五段击,但对付涉水根本快不起来的敌军来说还是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