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造炮有点难
不纯并高度碳化。所以火炮相对脆弱,这样就势必要增加重量(厚度)以获得足够的强度。 ??由於泥模铸炮技术存在以上缺陷,致使铸出的炮又厚又重、铸造缺陷多、表面粗糙、易炸裂。 ??而炮手为防炸膛也往往不敢进行较高的装药,又进一步削弱了本就一般的威力和射程。 ??为了克服泥模铸炮的缺陷,明清两朝逐渐发明出了复合层火炮制造技术。 ??这就是铁芯铜体炮。 ??中国的铁芯铜体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火炮技术进步,其代表是成炮於崇祯十五年的定辽大将军炮(留传下来有实物的炮)。 ??它巧妙地利用铜之熔点(1083℃)远低於铁(1538℃)的物理性质,於铁胎冷却後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并浇铸铜壁。 ??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法造出的火炮比较耐用,可提高耐用五至十倍之多。 ??要知道,据不太严肃和未经严格考据的说法,中国原有老式火炮的平均射击寿命约在一百发左右。 ??也就是说每炮打一百发炮弹後,其内膛基本上就破损的不能使用了,需要将整个火炮报废或者去重新拉膛(就是去把原有的内膛整个扩大一圈,当然炮管也因此会变薄,大大增加了炸膛的风险)。 ??另据未经认真考据的说法,明人在嘉靖年间(1522- 1566)就已铸出数万门铁芯铜体的佛郎机火炮,也就是说铁芯铜体炮技术在明末已经较为成熟。 ??李平最初的那几门虎蹲炮和弗朗机炮也证明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