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海派文化
染缸啊!”    “越说越糊涂了!”    “这染缸并非指染上坏习惯,而是说,凡是在海城生活过的人,血液里都会被染上海城的色彩,一辈子都难以洗掉。基本上,做过几年海城人,这辈子就会带着海城气!”    “是嘛?那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那要看这人还在不在海城了,出了海城,差不多就得遭嫌弃了!”    “怪不得海城出生率那麽低,人口增长却那麽快,敢情是来的人都不敢离开了啊!”    “强盗逻辑了哦!”    “照你这麽说法,逻辑能成立!哈哈哈哈!对了,我觉得你说的这些挺有意思的,听谁说的?”    “上次包饺子,跟谈斯文聊天儿,他吐槽的一些海派文化的有苦难言。”    “来来来,分享分享!”    “说到海派文化啊,还是要追溯到海城人文的形成……”他们又开始了海阔天空的交流。    海城在600多年前就是个小渔村,後来周边的繁荣城市开始了在海城经营,出海,慢慢地,城市形成。    这个城市里大多都是语言不通的江浙话,慢慢地,为了交流方便,再加上沪语,形成了现在的海城话。所以,海城话没有书面形式,完全就是为了交流形成的语言体系。    之後这些用着这些话语的人,就自称海城人,揭开了海城风格的开端。海城自古都是移民城市,本地居民能够达到20%就算多了。    来海城扎根的人,则大多都是打拚淘金。打拚的人最怕啥?无非就是赚不到钱,或者赚到了又破产,亦或是有钱了没命花,全都捐给药厂。    所以海城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怕死,怕生病,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