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真实目的
??事实上,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赵桓更是一塌糊涂,连赵佶多有不如。 ??在其继位的短短几个月里,就连换了二十多个宰执大臣,这些宰执大臣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皆不被赵桓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全都被赵桓所采纳。 ??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任首辅的崇祯皇帝,与宋钦宗赵桓这位先辈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正因赵桓的种种表现,以至後世有不少人认为,北宋亡国,三成亡於赵佶,七成亡於赵桓。 ??这话或许有为赵佶脱罪之嫌,但仔细一推敲,发现其中颇有几分道理。 ??举一个例子便知,正史里金人第二次南下,即将兵临开封城下之时,赵佶曾向赵桓提出,让他去西京洛阳召集勤王之兵。 ??依照赵佶的为人,虽然他再次逃跑的可能性居多,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让其带着一众皇族出京,明显是利大於弊之事。 ??这样至少保证了,赵宋宗室不会被金国一网成擒,而且以赵佶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威望,怎麽也比赵构强吧? ??可赵桓却出於担心赵佶复辟之故,乾净利落的拒绝赵佶的请求,还非要作死的拉着众人困守孤城,最终酿成靖康之耻这般惨剧,愚蠢都不足与用来形容他的作为了。 ??说完赵佶近日所为,再将视线转向郓王赵楷。 ??话说赵楷自回京交了旨意,便听从穆栩的劝告,最近两个月来一直深居简出,几乎从不在外露面,甚至京城一度有传言说,他早已被新君赵桓暗中害了性命。 ??这却是石秀给赵楷出的主意,故意放出此等流言。石秀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赵楷长时间不出现在公众面前,赵桓完全有可能会让其永远消失。 ??因此,为